我叫薇薇,今年40岁整,在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杭州定居。40岁,在许多女性眼中正是忙得不可开交的年纪,因为对内要操持家务、照料孩子,对外要兼顾工作、经营事业。而我,却在四十岁时过上了提前退休的生活。
或许你会认为我一定有个极其富有的丈夫,才能在本该奋斗的年纪安享闲适。实则不然,相反,我是个离异的女性,还带着一个十五岁的儿子需要抚养。
我之所以能在40岁就选择“躺平”,是因为我拥有5套房产——1套自住,4套用于收租;还有500万存款,利息持续增长;此外,我佛系经营着一家小公司,收入足以维持我们母子的生活开销。
也许又有人会猜测,这些资产一定是离婚时从前夫那里分得的“巨额财产”,但事实上,所有一切都是我在婚后十几年里独自打拼而来。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,也没有人能事事顺遂,我的前半生,同样是苦乐交织、跌宕起伏。
(我是40岁“提前”退休的薇薇)
20世纪80年代,我出生在温州的一个小镇,父亲是小工厂老板。家庭经济状况处于中等水平,比上不足比下有余。然而,命运并未给予我一个美满和睦的家庭环境。在我小学五年级时,父母的感情出现了无法弥补的裂痕,最终离婚。此后,我便跟随父亲生活。
父亲是个极为重视教育的人,对我的学业要求很高。但他在我面前总是神情严肃、不苟言笑,这让我内心对他产生了一丝抵触,不太愿意与他相处。而且,为了维持家中的经济支柱——工厂的正常运转,他常年在外经商,陪伴我的时间少之又少。
幸运的是,我有爷爷奶奶的悉心照料,与他们有着深厚的隔代亲情。尽管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有所缺失,但我并未因此变得孤僻自卑。
或许是基因的影响,我的性格与父亲极为相似。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商业浪潮中的弄潮儿,父亲骨子里有着要强不服输的劲头,而我也继承了这份坚韧与执着。这样的性格,在我成年后的工作、婚姻和创业道路上,都产生了深远且不可磨灭的影响。
初中时期,是我人生中一段重要的历程。在这段时光里,我结识了几位堪称人生中最重要的闺蜜,她们陪伴我度过了许多欢笑与泪水交织的日子;同时,我还遇到了一位极为出色的老师,他的言传身教如明灯般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,对我的成长影响深远。
在学校里,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,并且对写作怀有浓厚的热爱。初二那年,我开始在县城的刊物上发表文章,初显的才情让我在同学中崭露头角。
2002年,我凭借自身努力,成功考入浙江工业大学,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。然而,大学期间,我并未将主要精力放在本专业学习上,而是被电影研究、平面设计以及考研等领域吸引。
我利用大量课余时间自学这些知识,不断充实自己。这些自学经历如同埋下的种子,在我后来的创业阶段生根发芽,让我获益良多。
(如今的生活日常:在图书馆阅读)
2006年毕业后,我没有像多数毕业生那样选择去公司上班,而是进入家里的工厂工作。在那里积累了三年宝贵经验后,我步入婚姻殿堂,婚后又开启了创业之旅。
我的人生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:创业之路顺风顺水,而婚姻之旅却以遗憾收场。
我与前夫是高中同学,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、情窦初开,在校园里编织着甜蜜浪漫的爱情梦。高中时光匆匆而过,大学岁月接踵而至,令人欣慰的是,我们的感情历经考验,始终未变。
十年的恋爱长跑后,2008年,我们携手走进婚姻殿堂,本以为这是幸福的开端,却未曾想,我们的感情逐渐出现裂痕。
校园里的恋情纯粹美好,如同清晨的露珠般晶莹剔透。然而,当我们踏入社会,现实的磨砺开始显现出不尽如人意的一面。双方在为人处世的方式、生活喜好以及经商模式上,都存在较大差异。曾经的无话不谈,逐渐被沉默取代,沟通的减少让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道无形且难以跨越的鸿沟。
(如今的生活日常:漫步石板桥)
在这段婚姻历程中,我毅然踏上创业之路。起初从事传统外贸生意,2014年,我敏锐地捕捉到护肤品行业的商机,毅然投身其中。创业初始资金仅10万元,财富在岁月中逐渐积累。
作为温州人,从小耳濡目染的经商基因流淌在血液里,赚钱的多少并非关键,创业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才让我沉醉其中。
不得不说,曾经的我商业嗅觉十分敏锐,一旦发现商机,便能迅速付诸行动,强大的执行力让我在商海中如鱼得水。
加之幸运地赶上了时代的风口,我的创业过程总体较为顺利,大小收益不断,顺利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。
然而,创业之路并非一直平坦,也时常面临各种难题。而其中最让我痛心的是:在外奔波忙碌,家中的那个男人却与我话不投机、三观不合。
(和儿子一起在图书馆)
无数个疲惫的夜晚,回到家中,迎接我的不是温暖的安慰与鼓励,而是冷漠与疏离。内心的无助与孤独如潮水般涌来,却无处倾诉,只能在表面佯装成熟,默默消化这些负面情绪。
为了孩子、为了所谓的面子,我在纠结与挣扎中与前夫分居多年,最终在2021年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。孩子跟我生活,虽然离了婚,但与前夫仍有往来——毕竟他是孩子的亲生父亲,血浓于水的亲情无法割舍。孩子的所有养育费用由我承担,前夫因投资失利,正处于创业初期,我实在不忍心让抚养费成为他的负担。
我们之所以选择和平离婚,一是因为多年的同学情谊,二是前夫为人宽厚,对金钱利益较为淡泊。尽管我的创业之路比他顺遂,离婚时他也从未想过占我分毫。见过一些女性与前任分手时不是歇斯底里地争吵,就是怨声载道地指责,我觉得这样撕破脸皮不仅让双方难堪,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伤害。
离婚后,我与前夫的关系反而比婚内更加平和,角色的转变让我们能像朋友一样交流。或许,当不再以夫妻身份相处时,那些曾经的矛盾与争执反而能释然——毕竟,我们仍是有着间接血缘关系的亲人。
(在家读书逗猫)
2016年至2020年是我与前夫的分居期。虽然感情渐失,我却在事业上有所收获。在好闺蜜的提议下,我开始涉足杭州房产市场。我性格向来爽快,一旦看中便果断出手。恰逢当时房地产行业处于红利期,幸运之神再次眷顾了我。
在杭州,我买卖过两套房产,盈利约500万。起初,买房对我而言只是副业,并未投入过多精力考察研究,全因闺蜜眼光独到,她买我便跟着买,未曾想运气如此之好,财富如泉水般涌来。
如今,我在杭州和苏州共有5套房产,无任何负债。房子除了自住,其余全部出租。生活看似安稳富足,但回首过往,那些经历的酸甜苦辣,都已化作人生的宝贵财富,让我更懂得珍惜当下、享受生活。
很多人认为,40岁是经商多年的人事业发展的高峰期,理应顺势冲刺、大展拳脚,而我却在这个年纪决定过“躺平”的生活。
我想“躺平”的原因有两方面:一是疫情期间,卖护肤品的小公司生意有所下滑,我不再像以前那般忙碌;二是这些年来,我从未享受过慢节奏的生活,也缺少对孩子的陪伴。离婚后若继续忙碌,会对孩子的成长和性格产生不利影响。
(儿子陪我一起赏梅)
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,我决定放慢脚步,一边照料孩子,一边学习更多生活技能。我家有个小花园,日常便是种花、养猫、陪伴孩子,公司业务则佛系经营。
我每月房租收入约1.3万,500万存款每月利息收益在5万左右(非银行普通存款),分红保险已缴纳200万。但这些钱基本用不上,每月生意上的收入已足够母子俩的生活开支。
尽管未来十年八年,我们母子的生活开支没有后顾之忧,但我的消费欲望并不高。因为我发现,内心的平和安宁才是真正能带来快乐的源泉。我的消费观也很务实,早已过了虚荣攀比的阶段——我没有品牌迷恋,更注重物品的性价比。
之前网上流行“精致穷”一词,指一些普通职场女性靠省吃俭用凑钱买大牌包,然后挤地铁,只为让周围人高看一眼,仿佛昂贵的奢侈品能提升社会阶层。
但我认为,她们压缩日常开支去购买与自身身份、家境完全不匹配的奢侈品,实在是不划算的行为。
(我在过“穷精致”的人生)
我完全不理解这种消费观,反而选择了与之相反的生活方式——“穷精致”,即根据自己的审美,运用智慧,花小钱过体面生活。尽管我有高消费的能力,却不愿为过度消费买单。
我平时买衣服,常去批发市场淘大牌孤品尾货,或反季节购买。这类衣服面料和设计都很好,只因商场撤柜或厂家只剩几件尾货才特价处理,我觉得特别实惠。好好搭配后,穿起来既漂亮又有档次。
我从不与满身珠光宝气、大牌加身的富婆比阔,因为我觉得虚荣心无法带来快乐,只会徒增烦恼。美国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:“生活中的许多烦恼,都源于我们盲目和别人攀比,而忘了享受自己的生活。”
生活是否幸福,不是比出来的,而是自己体会出来的。只要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好,就值得开心;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,就会感到惬意无比。
(40岁女人也能活成“小姐姐”)
我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务实。比如穿着方面,我不会让他跟风与富家子弟比阔。其他孩子穿2000元以上的鞋子很常见,但我不会给他买。我会与他沟通喜欢的款式、颜色和脚感,然后买200多元的国产品牌鞋。我还会给他讲商品供应链的道理,解释什么是品牌溢价、什么是代工OEM——男孩子早点培养财商很重要。
其实我对孩子的经济管控较为宽松,他也有自己的小金库,但从不铺张浪费。平时出行就坐地铁或骑杭州免费的小红车,我觉得让孩子及早掌握普通人的生活技能,比家长用豪车接送更有意义。
学习方面,我主张让孩子像小树苗一样自然生长。读大学、读硕读博,我都会尊重他的意愿,不会刻意规划求学路线,更不会与人攀比,花巨资让孩子出国学不喜欢的专业、做不喜欢的工作。但我会让他多出去开阔眼界,不做足不出户的书呆子。
以目前我们母子的生活开支,我的生意收入足以支撑,而500万存款的利息及房租收入可继续用于存款理财,作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基金。尽管我有一定经济保障,但我希望孩子成年后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,早日实现经济独立,而非一辈子依赖母亲。
(如今的生活日常:闲坐沉思)
或许有人觉得“躺平”是个负面词汇,与“摆烂”意思相近。但我认为,人到中年,只要经济条件允许,“躺平”是个积极的选择——因为我有经济独立的能力,所以有资格选择自己热爱的生活方式。
平日里,我会在家逗猫种花,去公园赏花闲坐,到图书馆静心阅读,或去寺庙聆听梵音。只有亲身感受过慢生活的美好,才能体会到,这才是中年女性最理想的生活状态。
很多人好奇,像我这样相貌不错、经济条件也不错的中年单身女性,再觅良缘并非难事,为何一直不再找新伴侣?
我不打算再婚,是因为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婚姻没有需求,仅对伴侣的情绪价值有需求——而自由恋爱就能满足这一需求,无需进入婚姻,再为琐事烦扰。
(我喜欢的生活模式:物质低配,精神高配)
随着时代发展,传统婚恋秩序逐渐瓦解。如今,非婚生子也享有同等继承权,所以女性要想开些,不要在不开心的婚姻里内耗。
我见过太多女性朋友因长期在婚姻中纠结徘徊,眼中渐渐失去光彩。她们自我怀疑、自我否定,最终在名存实亡的婚姻里活成了自己都讨厌的样子。所以姐妹们,不要被世俗眼光左右,不要被他人言论操控,要遵循内心做决定。
“嫁汉嫁汉,穿衣吃饭”的时代早已过去,女人离开男人照样能自力更生,且身心愉悦。我不需要任何男人养活,也没有再生孩子的打算,因此没有再婚需求。
(如今的生活日常:闲坐品茶)
目前,我虽是提前退休的中年女性,却并非完全“躺平”。我觉得创业搞钱与做佛系小女人并不冲突,反而可以完美融合——有赚钱机遇时就迎头赶上、果断执行;没有特别机遇时,就静享安逸。挣钱和好好生活,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。
尽管现在享受慢生活,但我对商业的洞察力从未消失,也在韬光养晦中观察着动向!一个人只有经济基础稳固,生活才能张弛有度,否则每天都得像上了发条的钟表一样连轴转,不得停歇。
所以姐妹们,年轻的时候要努力打拼,尽早实现经济独立,千万别做男人的附庸。只有拥有一定经济基础,才能过自己喜欢的生活,也才能在依然美丽的年华里提前退休、惬意“躺平”。
正规杠杆炒股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